阅读历史 |

我全家都不对劲[年代] 第275节(2 / 3)

加入书签

发蒙了。

这些怎么看着不像是二手的了啊!

“你们这是……”

程静淞和程斯年快手快脚地把东西摆好,然后开始把手一拍,就熟练地说道:“我和你们说,这可是我们这几个月费劲了千辛万苦才搞到的好东西,不管是衣服也好,还是这些手表、收音机也好,可都是从香港那边来的国外高级货,你们看看这衣裳的裁剪和设计,看看这个手表的样式,这可是外面最新流行的的款式,看看这上面,还有时间显示呢,根本就不用我们费劲吧啦地盯着指针了,还有这些……”

程静淞吧啦吧啦说了好大一堆,丝毫没有之前和卢超群他们聊起这些的时候的那种实话实说。

哎!

谁让她就是个生意人呢!

生意人的本质,就是精明!

程静淞还给自己点了个赞,并且一边吧啦一边注意着周围人的神情变化。

这里可是政治中心,有不少人能通过各种渠道接触一些外面的消息,私底下偷摸听一听外面的靡靡之音,私底下讨论一些当下时代不让讨论的事情。

现如今国家正在搞改革开放,所以也正是许多人对外面的世界正好奇的时候。

之前,他们对外面的了解仅仅只是一些听说,现在见程静淞居然拿出来这些他们从没有见过的高级货,现在在静了一瞬后,很快就陷入了一种巨大的嘈杂当中。

后面的想要往前挤,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好东西,前面的更是恨不能牢牢守住自己的位置,绝不能叫人给挤出去了。

做这些的时候,他们还七嘴八舌地朝程静淞问价格。

程静淞这个黑心的商人就把一些几块钱、或者说十几块钱进的衣裳往三四十,五六十说。

而二十来块钱进的手表、收音机这些,也开出了统一的价格,一百二整。

程静淞是有考量的。

这时候的社会特色是穷,但是有钱的人也不少。

她以前甚至还听说这年月有人烧钱取暖的。

程静淞觉得这个可能行不大,但是能传出来这样的言论,至少证明有部分人是真的不穷。

尤其像这些首都户口,工人家庭。

他们缺的不是钱,而是缺花钱的机会。

更何况这些外面的东西在这时候也确实属于高科技了,即便她的要价翻了好几倍,但她相信绝对有人买。

至于贵不贵的,谁让她这个应该是首都目前的独一份,暂时也没有竞争对手呢。

事实上也确实如程静淞料想的那样,如今这年月已经凸显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趋势。

程静淞他们这回带来的两大包东西真不能说少,但是一天都没到,就全部卖完了。

这当中有不少都是没钱,转头回家后又急急忙忙跑过来的。

程静淞他们生意的火爆自然影响了周边其他的摊位。

像大娘这些人已经经历过好多次了,虽然心里面依旧有些酸不拉唧的,但也还算平常。

倒是一些不知道程静淞他们的摊位的摊主们则又是好奇,又是不满,把东西砸的咚咚响。

不过这些都不再程静淞和程斯年的关心范围内,因为她们俩自打开摊后就一刻不停地应付这上来的顾客,嘴皮子就没停下来过。

这么忙叨叨地快干了一整天,累的什么都不想说了,话也不想说了,钱也不想赚了。

等到最后一个卖出去,程静淞和程斯年齐刷刷地松了口气。

两人肩并着肩互相依靠着,第一反应就是总算能休息了。

但是见摊位前居然还有人不走,程静淞忍着嗡嗡响的脑袋问道:“没货了,你们还不走啊!”

这些因为来的晚,或者多少碍于资金的原因没有买到的人又七嘴八舌地问程静淞他们还有没有存活,明天还来不来之类的话。

这世上有不差钱,遇上想要的东西就买了的,自然也有一些中不溜的,遇事总是再三思量又思量。

这样的人总是一边纠结着自己手上的钞票,一边纠结着想要的产品,然后天天想,月月想,但就是下不定决心付款。

别问程静淞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她以前也差不多是这样的。

所以,程静淞一眼就看穿了还留在这里的大部分人的本质。

他们不属于多么有钱的,所以今天此时此刻的纠结在之后依旧会持续。

真能拿钱出来的少之又少,程静淞也不想再累着自己,就摆摆手说:“还有存货,但是明天不来了。”

周围的一圈人:“……”

这话怎么听着多少有些不对呢!

是他们听错了吗?

“啥叫有存活,但是明天不来了啊?那你们明天要去哪儿摆摊啊?”好一会儿后,才有人问出来。

程静淞就说:“我不去别的地方摆摊,别的地方没有客流量,我要是摆摊就一定会来这里,说不来了,就是不出摊了。”

还真是不出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