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节(2 / 3)

加入书签

虽说成化无大器,但浓缩就是精华,烧出来的瓷器渐渐都是精品。

特别是这件凝聚了成化皇帝一生所爱的斗彩鸡缸杯,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明代《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意思是说,在明朝万历年间,一对斗彩鸡缸杯就价值十万贯铜钱。

在明朝都尚且如此珍贵,放到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一旦出现在拍卖会,势必引起一轮价格风暴,几个亿还算是少的呢。

盛兰也没想到,这次的斗宝大会上居然会出现斗彩鸡缸杯这样的重器,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毕竟这玩意那么值钱,假货海了去了,一百件都很难找出一件真品。

鸡缸杯(2)

由于刚才被赵老坑得够呛,这次众人可不敢随便说这件东西是真的,看得相当仔细。

盛兰只闻斗彩鸡缸杯之名,还是第一次看到实物,也凑近了观察。

一个年纪跟盛兰差不多的女生说道:“这只杯子,从器形、工艺,绘画风格来看,与成化朝的斗彩瓷一样精细,却没有成化“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图案性更强,却损失了几分清新飘逸,我觉得应该是仿品。”

“我也觉得是仿品。”一个胖胖的男生认同了女生的观点:“不过不是现代仿的,而是清代仿的,且是官窑器。”

成化斗彩鸡缸杯风格独特,精美至极,深受明清两朝皇帝的喜爱,仿品极多。

其中,雍正朝仿的斗彩鸡缸杯最好,风格最接近成化朝,价格也最高。

这些仿品官窑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么不落款,落款就落成化朝的款。

斗彩鸡缸杯本就是造假的重灾区,官窑仿品的加入,使得成化本朝的瓷器更难鉴定真假。

盛兰听到他们说是清代官窑仿的,便拿起这只杯子,运用鉴定之手感受了起来。

刚一入手,盛兰就感觉到一阵暖意,给她的感觉跟之前那件乾隆明黄折纸果盘差不多。

感觉差不多,就意味着的价值差不多。

成化本朝的斗彩鸡缸杯真品价值好几个亿,岂是一件乾隆果盘可比?

所以,这只杯子绝不是成化斗彩鸡缸杯,也不是赝品,应该是清代的官窑仿器,就是不知道是哪个皇帝仿。

乾隆?

不大可能,乾隆都是一些花花绿绿、大红大紫的,与成化的清雅柔媚背道而驰,怎么可能是乾隆的。

清朝最值钱的官窑器,集中在康雍乾三朝,不是乾隆,那肯定是康熙和雍正了。

由于康熙和雍正父子的审美一脉相承,仿的又是一模一样的瓷器,实在不好判断。

焦一琛见盛兰看得那么认真,笑眯眯问:“小兰兰,你觉得是真是假?”

“真的,但不是成化的。”盛兰说。

焦一琛撇了撇嘴:“不是成化本朝的,那就没意思了。”

盛兰白了他一眼:“你以为成化本朝的斗彩鸡缸杯是大白菜吗?随随便便就能拿出来,人家能拿出个高仿的官窑器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想咋样?让你拿本朝的,你能拿的出来吗?”

“谁说我拿不出来了,我告诉你,成化本朝的斗彩鸡缸杯,我家就有好几只,还有一只更罕见的葡萄杯呢。”焦一琛哼道。

盛兰冷笑: “吹牛不上税!”

众人听了焦一琛这话,也是嗤笑不已。

想那成化斗彩鸡缸杯何其珍贵,诸如黄老之流的大收藏家,穷尽一生心力都不一定能收到一只,更别是好几只了。

这小子年纪轻轻的,怎么净说大话,不怕牛批吹破了下不了台。

他们哪知道,焦一琛家里真有好几只鸡缸杯,且全是成化本朝的正品。

甚至还有一只更珍贵的斗彩葡萄杯,改葡萄杯独有的差紫,至今都没能模仿出来。

鸡缸杯(3)

赵老轻轻咳嗽两声,说道:“你们都看得差不多了,说说吧,这东西是真是假,是本朝还是官窑高仿?”

之前赵老故布疑阵,才让他们通通都掉进坑里。

被孙老一番训诫后,他们潜意识里已经不敢相信赵老拿出来的百分百的真货。

没有这层先入为主的观念,年轻一辈开始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鉴定分析,纷纷开口。

“不是成化本朝的,成化本朝的斗彩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件瓷器的斗彩十分成熟,应该是清代的高仿官窑器。”

“我也觉得是清代的高仿官窑,成化朝的瓷器胎质细腻白硬,居明代之冠,叩击有比宋朝定窑和永乐甜白更悦耳、更绵长的玉石之声,这件杯子显然达不到这一点。”

“还有,烧制成化斗彩鸡缸杯的泥土,用的是骨系麻仓土胎,做出来的瓷器拿在手上有一种特殊的吸附性,这件太过光滑了,绝不是成化的。”

“对,成化用麻仓土,这种土早已绝迹,就算后世的官窑再怎么模仿,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