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861节(1 / 2)
这一句谢谢,牟红中其实很早就想说了,可惜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说实话,没有陈江海今天的这个建议,牟红中得不到这么多的关注。
明天这件事上报纸后,牟红中已经可以猜到,会引发多大的轰动了。
这一切,都是拜陈江海所赐。
只是说一句谢谢的话,还不足以表达牟红中的谢意。
此时牟红中也想不到怎么感谢陈江海,只能先来一句谢谢。
陈江海笑着说道:“老哥你言重了,我只不是给你一个提议而已,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做。”
“江海,你这话我可就不赞同了!一个好点子,价值千金啊!”
牟红中郑重其事地说道。
这句话从他的口中说出,多少还是有故事的。
当初他用罐头换飞机,这种点子一般人根本就不敢想。
也就是牟红中,敢想还敢做,结果还把这事做成功了。
牟红中跟着双眼直直的看着陈江海说道:“江海,我有个好建议,想听吗?”
“老哥请讲。”
陈江海点了点头。
牟红中凑近一步,压低声音说道:“江海,有机会去搞一个上市指标吧!”
听到牟红中这话,陈江海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华夏现在的企业上市,其实跟后世所说的上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国内现在的上市指标,大部分给到了当地的国有企业。
至于经营良好的民营企业,其实很难拿到这个指标。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这里面是有很多历史原因的。
深城认购证事件,就是出现这种情况的诱发事件。
与此同时,国内大部分的国有企业,连年亏损、资金紧张,可以说进入了寒冬时期。
各种因素集合之下,国内不少经济学家纷纷表示,股市可能是拯救国有企业的最佳手段。
这种情况下,华夏便实行了一种全面扶持国有经济的指标配额制的上市制度。
具体就是由中央确定上市额度,然后按系统分配到各部委,按区域分配到各省、市、自治区。
在各省、市、自治区拿到上市指标后,按照自身系统经济分配这些指标。
最后大多数分配给了各地的国有企业,这些就上市指标意义的存在。
这些指标当中,只有少数著名的乡镇企业,因为改革效应和象征意义需要,侥幸拿到了上市指标。
这些公司中最有名的,包括万象集团,以及苏杭的华西村。
秋海作为陵海的一个领头企业,想要拿这么一个上市标准的话,并不困难。
尤其是陈江海跟冯宗贤的关系摆在这里,只要陈江海开口,后者肯定会全力为秋海集团争取的。
对于牟红中提出的这个介意,陈江海压根就没有想过。
凡事都有两面性。
上市这个东西有好有坏,现在看来还是弊大于利的。
就国内现在的股市情况来说,上市显然是一个很不明智的选择。
股市存在着太多风险,陈江海不想把这些风险,带给秋海。
而且现在的秋海并不缺钱。
或者更确切的说,从岛国股市获取了大笔资金之后,陈江海手上掌控的资金是相当丰富的,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根本没有必要上市了。
陈江海并没有着急回答牟红中的问题,而是笑着反问道:“老哥,你为什么不去搞一个上市指标呢?”
听到陈江海的问题,牟红中苦笑了一声,摇了摇头说:“江海,我的南德和你的秋海,本质是不一样的。”
听到牟红中这样说,陈江海顿时明白了。
南德的本质是个投资公司,说到底他没有自己的实体产业,想要上市自然不会太容易。
或者说,根本没人敢给南德开这个后门。
就冲着这一点,南德想要拿到上市的指标,几乎就是不可能。
“江海,老哥我实在是没办法,你手里的秋海可是一个正经的企业啊!我想凭借你的手段,肯定能够拿到一张上市证的。”
牟红中感慨了一句,然后又语重心长地劝说道。
他当然知道陈江海手里的秋海,如今算得上是民族企业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存在,拥有着怎样的影响力。
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要陈江海愿意开口,这个指标绝对是手到擒来。
虽然并不打算去搞什么上市证,但陈江海还是感谢牟红中的提议,笑着点头道:“老哥,这个我会考虑考虑的。”
看到陈江海这个样子,牟红中知道对方应该是没有上市的打算了。
对于这点,他倒是不怎么意外。
陈江海要是想上市的话,肯定要就去做了,也轮不到他来提醒。
能把秋海发展到这个地步的人,肯定是有自己主见的。
牟红中轻轻拍了下陈江海的
↑返回顶部↑